2023/08/16

異位性皮膚炎(AD)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英文為 atopic dermatitis、簡稱為 AD)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發炎疾病,會造成皮膚乾燥、發紅、搔癢和脫屑等不適的症狀。它常常發生在嬰兒和兒童身上,但也有可能持續到成人期。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可能跟遺傳、免疫功能、環境因素和皮膚屏障功能有關。異位性皮膚炎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減少發作的頻率和嚴重度,改善皮膚的狀況和舒適度。

異位性皮膚炎有哪些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特徵是皮膚乾燥及嚴重搔癢感,急性發作的特徵是搔癢感、滲出液和結痂的水泡,亞急性和慢性期的特徵是皮膚乾燥及鱗狀丘疹,皮膚會隨著慢性苔癬化而增厚及龜裂。而不同年齡發病部位及病症也有所差異,臨床上可分為三期:

  • 嬰兒期:

    大多數異位性皮膚炎在2~3月大時開始發病,通常會持續2~3年。常見的部位為雙頰、前額及頭皮。在冬天時雙頰的皮膚會有乾燥、發紅、脫皮的現象,但嘴巴和鼻子周圍的皮膚是正常的。此外,或許是因為口水和局部沖洗的刺激,下巴的症狀通常比兩頰嚴重;如果嬰兒有舔嘴唇的習慣,會造成口唇周圍脫皮、結痂、有滲出液的情形。另外,有少數患者會發生在膝窩及皮膚皺摺處,但跟尿布疹不一樣的是,異位性皮膚炎通常不會發生在包尿布的地方。這些患者中,約有一半會在1歲半前痊癒,另外一半的病情則會延續至兒童期。當嬰兒開始學爬之後,病灶可能會擴展到四肢的伸側與手腕。
  • 兒童期:

    這個時期的病灶分布較廣,多集中於手肘窩、膝窩、頸部、手腳關節等處呈對稱分布,剛開始為增厚性乾燥病灶,經嚴重搔抓後,皮膚會有破皮、滲出液、結痂等慢性濕疹性病灶。小朋友癢的時候搔抓患部,造成濕疹更加惡化也更加癢,形成一種愈抓愈癢的惡性循環。大部分患者會在10~12歲前慢慢痊癒,只有少部分患者會持續至成人期。
  • 青年期與成人期:

    約有20~30%的患者會延續到20歲,其病灶與孩童型類似,好發於手肘窩、膝窩、頸項、前胸部、手腕、足關節等處。這個時期局部皮膚苔癬化更明顯,也會有變厚、變粗等情形,膚色也較深。皮膚表現的型態有下列幾種:四肢屈側的皮膚炎、手部濕疹、眼睛周圍的濕疹、肛門及生殖器周圍的慢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怎麼造成的?

異位性皮膚炎的真正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一般相信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 遺傳:如果雙胞胎中有一人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那麼另一個有85%的機率也患有該病症。另外,家族中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性體質的人,也更容易罹患異位性皮膚炎。
  • 免疫功能異常: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通常有血清中E型免疫球蛋白升高的現象,這表示他們對某些物質過敏,例如花粉、塵蟎、動物毛髮等。當這些過敏原接觸到皮膚時,就會引起免疫反應,造成發紅、發癢和發炎。
  • 環境因子:居住在都市和乾燥區域的人比較容易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是因為空氣污染、氣候變化、過度清潔或使用刺激性的化學物質等原因,影響了皮膚的健康。另外,情緒壓力、飲食習慣、出汗、摩擦、穿著不透氣的衣物等,也可能加重或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
  • 皮膚屏障功能不良: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通常有皮膚屏障功能不良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們的皮膚無法有效地保持水分和阻擋外來物質的侵入。這可能是因為皮膚角質層功能失常,導致皮膚內水分大量流失,並使過敏原和化學物質穿透皮膚,造成皮膚產生過敏或發炎反應。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皮膚脂質變異,使脂質量不足或稀薄,進而影響必需脂肪酸的代謝和角質細胞間的粘合劑神經醯胺的合成,使皮膚變得脆弱、乾燥和發炎。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改善與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減少發作的頻率和嚴重度,改善皮膚的狀況和舒適度。改善與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目標有以下幾個:

  • 使用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控制發炎和感染,並減少癢感和紅腫。建議在發作時或嚴重時使用藥物治療,方法是在醫師的處方下,使用口服或外用的藥物,例如類固醇、抗生素、抗組織胺、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的效果可能會因人而異,因此要注意服用或使用的時間、劑量和頻率,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例如胃部不適、肝功能異常、感染風險增加等。

  • 控制發炎和減少癢感
    這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一步,因為發炎和癢感會造成搔抓,而搔抓會使皮膚更加受傷和感染,形成惡性循環。通常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發作部位、嚴重程度和個別反應,開立適合的外用或口服藥物,例如類固醇、抗組織胺、免疫調節劑等,來抑制免疫反應和減少癢感。如果有感染的情況,則需要加上外用或口服抗生素。

  • 使用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幫助改善腸道菌群和增強免疫系統,並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和發展。建議在有過敏家族史的孕婦或嬰兒使用益生菌,方法是在醫師的建議下,選擇適合的益生菌種類和劑量,並定期服用。益生菌的效果可能會因人而異,因此要注意觀察自己的反應和副作用,例如腹瀉、氣脹、頭暈等。

  • 保持皮膚水分和增強屏障功能
    這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步,因為保持皮膚水分和增強屏障功能可以預防或減少發作的次數和嚴重度。通常醫師會建議患者每天至少沐浴一次,並在沐浴後10分鐘內,塗抹適量的潤膚劑,例如乳液、霜或油,來鎖住水分和修復皮膚屏障。潤膚劑的選擇應該根據個人的皮膚狀況和喜好,一般來說,越油膩的潤膚劑越能保濕,但也越容易造成不適或過敏。另外,患者也應該避免使用刺激性或乾燥性的清潔用品,例如肥皂、香水、酒精等,並選用溫和、無香料、低酸性的清潔劑。

  • 避免接觸或減少暴露於致敏因子
    這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最有效也最困難的一步,因為致敏因子是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主要原因,但每個人的致敏因子不盡相同,也不容易完全避免。通常醫師會建議患者做一些過敏原測試,來確認自己對哪些物質過敏,例如花粉、塵蟎、動物毛髮、食物等,並盡量減少接觸或暴露於這些物質。另外,患者也應該注意一些可能加重或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的因素,例如冷、熱、乾燥的空氣、情緒壓力、飲食習慣、出汗、摩擦、穿著不透氣的衣物等,並嘗試改善或避免這些因素。

  • 使用溫水沐浴
    溫水沐浴可以幫助清潔皮膚和去除多餘的油脂和污垢,但也不會過度乾燥或刺激皮膚。建議每天至少沐浴一次,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水溫不要超過攝氏38度。沐浴時可以使用溫和、無香料、低酸性的清潔劑,並用手或柔軟的海綿輕柔地按摩皮膚,不要用毛巾或刷子等粗糙的東西來搓洗皮膚。沐浴後要用毛巾輕拍皮膚乾燥,不要用力擦拭或摩擦皮膚。

  • 使用冷敷法
    冷敷法可以幫助減少發炎和癢感,並促進血液循環和傷口癒合。建議在發作時或癢感強烈時使用冷敷法,方法是將乾淨的毛巾或紗布浸泡在冷水中,擰乾後敷在發炎或癢的部位,每隔10分鐘更換一次,直到症狀緩解。也可以使用冰塊或冰袋來冷敷,但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觸皮膚,以免造成凍傷。

  • 使用保濕劑
    保濕劑可以幫助補充皮膚水分和增強屏障功能,防止皮膚乾燥和受到外來物質的侵害。建議每天至少使用兩次保濕劑,最好是在沐浴後10分鐘內,塗抹適量的保濕劑在全身皮膚上,尤其是發炎或乾燥的部位。保濕劑的選擇應該根據個人的皮膚狀況和喜好,一般來說,越油膩的保濕劑越能保濕,但也越容易造成不適或過敏。可以試用一些無香料、無色素、無防腐劑、無酒精等成分的保濕劑,例如乳液、霜或油等。

  • 使用抗癢劑
    抗癢劑可以幫助減少癢感和抓傷的頻率,並預防感染和惡化。建議在癢感難耐時使用抗癢劑,方法是將抗癢劑塗抹在發癢的部位,按摩至吸收。抗癢劑的種類有很多,例如類固醇、抗組織胺、麻醉劑、冷卻劑等。不同種類的抗癢劑有不同的作用和副作用,因此要根據醫師的指示和個人的反應來選用和使用。

  • 使用光照治療
    光照治療可以幫助減少發炎和改善皮膚狀況,並提高免疫系統的調節能力。建議在傳統治療無效或不適合時,嘗試光照治療,方法是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特定波長的光源,例如紫外線、紅外線等,定期照射在患處或全身皮膚上,每次照射的時間和強度要根據個人的皮膚類型和反應來調整。光照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因此要注意可能的副作用,例如曬傷、曬斑、皮膚老化、皮膚癌等。

  • 使用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可以幫助調理體質和平衡陰陽,並改善皮膚的血氣和濕熱。建議在西醫治療無效或有副作用時,嘗試中醫治療,方法是在中醫師的診斷和處方下,使用中藥、針灸、拔罐、按摩等方式,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根本原因和表現症狀。中醫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也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因此要注意可能的副作用,例如過敏、感染、出血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季節變化鼻子又發作了?淺談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鼻部發炎的症狀,發生在免疫系統對空氣中的過敏原過度反應時。常見的症狀包括流鼻涕或鼻塞、打噴嚏、眼睛紅腫、癢和流淚,以及眼睛周圍的腫脹。鼻涕通常是清澈的。症狀通常在接觸過敏原後幾分鐘內出現,並可能影響睡眠和工作或學習的能力。有些人可能只在特定的季節出現症...